王韶言讨蕃部蒙罗角,以其抢夺西域般擦,又不肯内附故也。173文彦博曰:“追究前事,恐新附蕃户惊疑。”王安石曰:“以其不内附,故讨其抢夺;若内附,必不追究前事。”上曰:“结吴叱腊是也。”蔡挺曰:“新附不宜数有诛讨,必致惊疑。”上默然。枢院退,王安石曰:“上讨不附,乃所以结固附我者,恐王韶必知出此。”上以为然。

己丑,知河中府潘夙言:“前知猗氏县、大理寺丞徐济因考讯贼李均致死勒停,济治县廉干,偶以公坐停废,本自北界归朝,今贫瘁不能自存,乞赐牵复。”诏复济见在官,与小处监当。

庚寅,编敕所奏诸禁军逃走捉获斩,在七日内者减一等,刺配广南牢城;首身者杖一百。从之。旧法五百料钱禁军,逃者满三日处死,初改为十日,上疑其宽,曰:“祖宗立法恐有意,盖收拾天下无赖,教之武艺,若不重法绳之,即生乱故也。”王安石曰:“所以重法绳之,惧生乱也。今所惧者,相结逃亡为乱而已。缘二者又已有重法,若不相结逃亡,又非逃亡为乱,而逃者虽贷其死,必不能生乱,况又满十日即不免死耶?且禁军所以逃走;欲免为军也,其心必不欲止逃十日而已。然则,虽加七日然后死,军人必不肯以此竞逃走;而臣愚以谓无生乱长奸之实,且足以宽可矜之人。”文彦博曰:“祖宗时,才逃走一日即斩,仁宗放改作三日,当时议者已恐坏军法。”安石曰:“仁宗改法以来,全人命甚众,然于军人比走旧不闻加多也〔一〇〕。”上曰:“祖宗时用兵,故须严立法。仁宗时天下无事,自当改之。在真宗时,已当如仁宗时立法矣。”安石曰:“诚如此。国初接五代,四方皆畔涣之国,山泽多亡命不从招唤之人〔一一〕,则逃亡禁军易以投匿。今逃亡亦自易为捉获,即立法不当如国初时也。”彦博固言:“军法臣等所当总领,不宜轻改,恐如前代消兵或能致变。”安石曰:“萧俛时天下兵至多,民力不给,不得不议消减,但当时措置失当,又幽州送朱克融等,乞各与一州,勿令归幽州扇众为乱,而朝廷乃令克融等漂泊京师,久之不调复遣归,此克融所以复乱河北也,亦何预消兵事?”上乃令减为满七日,故有是诏。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:墨本无此。据晁补之作杜纯行状,此议乃出于杜纯,纯先为编敕所删定官故也。

太子中允、秘合校理、管勾秦凤缘边安抚司王韶为右正言、直集贤院,权秦凤路钤辖、合门通事舍人高遵裕为引进副使,落权字,进士王夏为江宁府法曹参军。韶等并以招纳蕃部特推恩,而夏者,韶母弟也,始议推韶恩,官其子,而上欲慰其母心,故先及其弟。始欲转韶两官,以太常博士直昭文馆,王安石曰:“韶功大,恐博士未称,宜与司谏、正言。”上从之。上又言:“高遵裕欲得一职名。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炒币小说只为原作者【宋】李焘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【宋】李焘并收藏续资治通鉴长编最新章节卷 五百二十 元符三年(庚辰,1100)(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