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哲宗元佑元年七月丙辰尽是月甲戌。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:

秋七月丙辰朔,尚书省言:“旧制:中外学官并试补。近诏尚书、侍郎、左右司郎中、学士、待制、两省、御史台官、国子司业各举二员,宜罢试法。”先是,王岩叟言:“伏以砥名砺行,以待用于世者,士人之所自处也;养士人之节以成就其美,而风天下之俗者,朝廷之所以处士人也。臣窃见内自太学,外至诸郡学官之制,皆令就试。四方之士,区区于进卷,屑屑于程文,不惮奔驰之远、留滞之久者,顾岂其心哉?禄仕迫之,有不得已耳。甚非所以重师道,崇儒风,惜士人之节也。礼曰:"道尊然后民知敬学",孟子曰:"人之患,在好为人师。"今立法如此,使人人自求为师,欲天下之民知敬学,恐不可得。臣愚伏望圣慈令罢此法,一用应诏荐举之士为中外学官,以重教导之选,为天下劝。”贴黄称:“如蒙特赐罢试用举,乞岁令近臣并诸路监司各举所知,朝廷采察而用之。其武学学官,亦乞依此罢试用举。”于是从岩叟之言也。(旧录云,时法无巨细悉罢。新录辨曰:前此诏举学官,今所举人材既众,自不须别行选试。乃曰“法无巨细悉罢”,非也。今删去。按罢试学官,实从王岩叟议,新录似考之未详。)

丁巳,诏开封府界提点刑狱司置检正官一员。

中书舍人苏轼言:“臣先曾奏论衙前一役,只当招募,不当定差。执政不以为然,臣遂奏乞罢免臣详定役法。奉圣旨不许。经今月余,前所论奏,并不蒙施行。而臣愚蠢,终执所见。近又窃见吏部尚书孙永奏,驳臣所论。盖是臣愚闇无状,上与执政不同,下与本局异议,若不罢免,即执政所欲立法,无缘得成。况今来季限已满,诸路立法文字,节次到局,全藉通晓协同之人,共力裁定。如臣乖异,必害成法,乞早赐指挥罢免。所有臣固违圣旨之罪,亦乞施行。”

又以状申中书省曰:“轼近奏乞罢详定役法,已奉圣旨依奏。173窃见孙给事缴奏前件圣旨,乞取孙尚书及轼所议付台谏、给舍、郎官,定其是否,然后罢其不可者。须至申乞指挥。轼前后所论役法事,轼已自知疏缪,决难施行,所有是否,更无可定夺。乞只依前降指挥行下。轼自今日以后,更不敢赴详定所签书公事,伏乞早赐施行。”从之。

轼意以为免役法弊当改,但不当于雇役实费之外多取民钱。若量出为入,无多取民钱,则亦足以利民。尝白司马光,光不然之。轼曰:“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,公为谏官,争之甚力,魏公不乐,公亦不顾。轼昔闻公道其详,岂今日作相,不许轼尽言耶?”光不悦而罢。(政目:轼奏详定役法与执政及同局不同,乞罢免。从之。苏辙志轼墓云:迁中书舍人,时君实方议改免役为差役,差役行于祖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炒币小说只为原作者【宋】李焘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【宋】李焘并收藏续资治通鉴长编最新章节卷 五百二十 元符三年(庚辰,1100)(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