贴黄:“臣愚所言,非欲兴兵生事,盖西戎骄倨,请求无厌,若不讲饬边备,折其贪冒之意,其势必至侵犯塞郡,劳师费财,困弊中国。173伏乞陛下诏谕大臣,早为之计,以消未然之患。”

又言:

臣窃闻朝廷欲捐边郡地界,割与西夏,不知然否。果然,则戎心日骄,边地日蹙,士气日沮,边陲之患从此起矣。

臣以谓夷狄天性桀骜,不顾信义,先王之御四夷,如制悍马,如畜骄子。悍马失衔辔,则必踶啮而为患,骄子专用恩,则必陵上而犯义,此势理之必然者也。汉文帝尝与匈奴和亲,而数犯关塞,唐德宗尝为平凉之盟,而将士陷没,此已然之验也。前日朝廷轻信边臣之计,捐弃四寨,论者深以为恨,今又捐割边地,以增西夏之气,臣恐自此边境日蹙,戎马日深。边境蹙,则斥堠逼近,无以为仓卒之备;戎马深,则敌将厌境,而有难守之忧。不独如是,朝廷自开拓边地,不啻十年,属户、弓箭手耕耨其中,以为生者不知几千万人。其材力勇劲,便习弓马,自卫其家,人人有必死之志,而边陲赖以为藩捍,手足之用,诚非小补。往者捐弃四寨,旁寨之民流离失业,未知所处;今复捐边地,以资西夏,则并边属户及弓箭手庐舍田业悉皆委弃,无以自养,则为属户者或反附西夏,为弓箭手者必散居内地,是自去其手足而撤其藩捍,何异借寇兵而资盗粮?西戎得志,将日有窥伺中国之志,朝廷且有昃食之忧矣。机事一失,虽悔无及,不可以不深思而熟计也。昔汉永初中,羌人反乱,残破并、凉,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,事不相赡,愿弃凉州。虞诩以为:“先帝开拓土宇,劬劳而后定,今惮小费,举而弃之。凉州既弃,即以三辅为塞,则园陵单外。今羌人所以不敢入据三辅,为心腹之害者,以凉州在后故也。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全,诩恐其疽食侵淫而无限极。”卒从诩议。观今日捐弃边地,颇类于此。

臣昨于今月二日,具奏指陈边事;十二日〔三〕,复于延和殿奏对,言夷狄不知恩义,中国不可示弱,边地不可轻弃。173亲奉圣语,以为夷狄无厌,兹见陛下睿知天纵,洞照远人情状。今乃闻有旨捐弃边地,与前日圣诏意指不同,窃恐议者进说,上惑天听。臣窃料议者不过言治天下以安静为本,及言夏已讲和,因所欲而与之,可以息兵弭患,若拒其请,将生事而起衅;又不过以陛下方垂帘听政,非用武之时,边陲将帅,无足以当阃外之计而属大事者。臣以为此皆一偏之说、私忧过计,苟目前之安,而不知异日之患也。窃观夏人请地不已,而继以遣使贡贺,实利赐予,因伺朝廷旨意,非有畏服中国之心。今若信其虚辞,割地弃寨,求满其犬狼之欲,以幸安静,此与汉、唐恃区区之盟好,无以异也。臣愚以为守边之策,既不可以生事,又不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炒币小说只为原作者【宋】李焘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【宋】李焘并收藏续资治通鉴长编最新章节卷 五百二十 元符三年(庚辰,1100)(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