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哲宗元佑六年五月尽其月。173

五月己未朔,罢文德殿视朝,祭太社,百司守职。太史言:“日食二分,不及元奏分数。”翌日,吕大防等称贺。(梁焘奏疏当考,附六月壬辰。)

三省、枢密院同进呈熙河、延安二捷报。苏辙奏曰:“近日边奏稍频,西人意在得二堡。今盛夏犹如此,入秋可虞,不若早商量了当。”意欲与之。吕大防曰:“此不可。国家岁以二十五万银绢赐与,在西夏当一百万,岂可恣其侵侮?亦须恩威并行。”工岩叟曰:“形势之地,岂可轻议弃与?不知既与,保其后不更要否?”太皇太后曰:“夷狄无厌。”刘挚曰“夷狄诚无厌。”岩叟曰:“不可一向示弱。”韩忠彦曰:“看道理如何耳。”遂退。忠彦意与辙同,独岩叟以为质孤、胜如两堡自元丰用兵有之,元佑讲和画界,当在我地,而西人力争,盖兼形势膏腴之利,失之则兰州、熙河遂危,故主范育议,谓不可弃。而赵卨意在与之,辙自执宪主卨议,故进说如此。(此据王岩叟五月二日所录,七月二十七日当考。王岩叟朝论:兰州质孤、胜如两堡乃充国留屯之利,兰州赖之以安。夏人数犯边,议者为意在二堡。岩叟进曰:“人言不用兵虽是目前好意,但恐地形便利入贼手,为他所乘,自家无所控御,虽悔无及。盖其意不在二堡,意在窥熙兰路。若熙兰等处一齐不要,退岩固守,以安中国,极是好事,但恐国家不肯尽弃,则二堡利害系在熙兰。熙兰一路既危,关中未得安枕,今日之事不可不谨重。”又奏曰:自家岂是惜地?四寨犹自弃与,何况两小堡子!盖缘二堡形势不同,系熙兰一路形势,自家自来着守至今。吏部差使臣窠名在,岂是不守底。二堡为佗道不守,便承当做不守,若其余更着个名目来相加,则将何以处之?范纯仁在,此事与了岁赐,望便和事了,却因何至今不了?陛下看有厌足无?且二十五万岁赐银绢犹不知恩,与却此,待望佗知感,不复更贪,问他敢保否?”又奏曰:“定西六处若倒了地界,则两边去贼境之地近,自家两城相去之地居人耕种既难,客旅又无由出入,其势孤危难保。”)

庚申,中太一宫使、观文殿学士、左银青光禄大夫兼侍读冯京奏乞致仕。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:诏不允,经筵免进读。

详定编修合门仪制所言:“按旧仪,宣徽使遇百官起居、称贺、宴日,通唤宣答。今复置南北院宣徽使,仪品恩数并如旧制。其旧制内宣徽使职事,欲依旧修入;如阙,即依见行仪制。又三师、三公,旧仪杂压在使相下,立班在文班仆射前,见谢辞与大卿监礼数一等。自官制行,立位、杂压在宰臣之上,其见谢辞宴坐未有定仪,欲依宰臣例。又百官起居日,宰臣遇假故,即以次官高者合押班。今门下、中书侍郎系两省分班先入,立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炒币小说只为原作者【宋】李焘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【宋】李焘并收藏续资治通鉴长编最新章节卷 五百二十 元符三年(庚辰,1100)(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