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哲宗元佑六年六月壬辰尽是月乙巳。173

六月壬辰,疏决在京及开封府界诸县系囚,自杂犯死罪递降一等,至杖释之。先是,四月末,王岩叟移简刘挚,请早疏决。挚答云:“即商量。”盖自元佑以来,多四月以前,今岁差迟,诸司系囚殆千人,故岩叟以为言。既踰月,乃有是命。

龙图阁待制梁焘权礼部尚书。焘与朱光庭、刘安世俱以论邓温伯不从请补外,焘出知郑州,光庭、安世正月已复用,独焘至五月末乃降召旨,后七日始有此除命。焘在郑州尝因日食奏疏言:“臣闻日者众阳之长,人君之象,以清明博照为德,而不容蔽亏侵掩,一有此变,则君德伤矣。乃今春以来,蒙浊雾翳,不见清明之景者六十日,间得一仰光辉,则欣欣然物荣而人喜。今又食五月之朔,为变亦已甚矣,窃为陛下忧之。臣愿陛下思所以销变之理,而上悦天心。销变之速莫如修德,修德之要莫如进学。伏望陛下屏远声色,披绎经史,宫中清燕,熟复前代治乱之要,退朝之余,经筵之外,间召讲读侍臣,咨访论议。”又奏太皇太后曰:“日灾之应,主弱臣强,下陵上,阴侵阳之谓也。宜举三务以销之:愿陛下外饬政事,以事王道;劝上进学,以强君德;早正中宫之位,以为内助。”辞多不录。(行状云:“焘既因日食奏疏,哲宗数问大臣以焘所在,六月即召为礼部尚书。”恐行状饰说,今不取。)

刘挚尝叙焘除尚书事云,焘与朱光庭、刘安世、贾易同以言事补外,三人者相继召还。前后挚累以白诸公,同体之人用舍不可异。或有不乐焘者,迟迟不决。前月二十八日,遂蒙宣谕,先问邓温伯行计如何,苏辙对曰:“臣昨日见之,云已上船,料不久行。”谕曰:“礼部可召焘为尚书。”即承诏而退。是月辛卯,堂集将散,都不及此事。挚曰:“前时宣谕事,当将上画旨施行。”众曰:“然。”挚又曰:“然有一事,礼部彭侍郎恐相妨,盖向缘梁弹劾而黜。173”大防曰:“须于别曹对移。”议兵、吏、工,皆不安。未定间,傅尧俞曰:“西掖阙人,不若还其旧物。”大防曰:“甚善。”既退,王岩叟以小简白挚及尧俞,皆云:“异意者置之肘腋,将有后害。”中书晚集,各道其故。挚知尧俞为一二人干逼,故主之,颇不欲峻言可否,但云:“比及梁来,须半月、二十日,莫且更待商量,且了尚书事。”是日壬辰,殿庐尧俞径白大防,大防曰:“莫不妨一就了之。”苏辙曰:“彭自西掖责去未久,最先召,今又先进于同黜之人,恐有异。”大防曰:“当时为甚?”岩叟曰:“朋附蔡确得罪。”大防曰:“如此,则别商量。”挚曰:“梁未便来,足可别议。”大防曰:“假如不避,亦自不妨。”挚称:“汝砺修洁有行,义气刚劲,喜古人风节。蔡确之贬,独上书救之,其意非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炒币小说只为原作者【宋】李焘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【宋】李焘并收藏续资治通鉴长编最新章节卷 五百二十 元符三年(庚辰,1100)(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