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部侍郎兼侍讲范祖禹言:“臣伏见王存端方厚重,素有人望,前已执政,若使之进读,足以重经筵之选。173苏轼文章为天下第一,其名亚于司马光,但忌嫉者多,此在陛下主张而用之耳。赵彦若父师民以经行淳懿,久侍仁宗书筵。彦若德性类其先人,博学多闻,详练故事,去年为其子得罪,其事可谅,非有大过,不可久弃。郑雍自为中书舍人,臣尝言其可备劝读,自居言职,风望愈高。今讲读官有阙〔七〕,此四人者,实允众论。程颐本末,别具论列。孔武仲学问该洽,讲说明白。仁宗时贾昌朝、曾公亮皆以知制诰兼讲职,今武仲若以中书舍人兼职,自如故事。吕希哲是司空公着之子,公着尝言此子不欺闇室。其人经术履行,识者皆谓可备劝讲,今已五十四岁。但希哲是臣妻兄,故臣久不敢称荐,今将去朝廷,窃谓言之可以无嫌,更乞陛下询问大臣,参考其人。吕大临是大防之弟,修身好学,行如古人,臣虽不熟识,然知之甚久,以宰相之弟,故不敢言。陛下素知臣不附执政,又臣已乞外任,故不自疑,望陛下记其姓名,以备他日选用。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:吴师仁自为布衣,以行谊称于士大夫,元佑初,朝廷特召为学官,众论皆谓师仁宜入侍经筵。臣前后已三荐师仁,更乞采于众论。”

又奏:“臣伏见元佑之初,陛下召程颐对便殿,自布衣除通直郎,充崇政殿说书,天下之士皆谓得人,虽真宗之待种放亦不过此也。孔子曰:"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!"夫举一人而天下莫不归心者,何哉?为善于幽隐者,知其必不废也。陛下用颐,实为希阔之美事,纔及岁余,即以人言罢之。颐之经术行谊,天下共知,司马光、吕公着与颐相知二十余年,然后举之。此二人者,非为欺罔以误圣听也。颐在经筵,切望皇帝陛下进学,故其讲说,语常繁多。颐,草茅之人,一旦入朝与人相接,不为关防,未习朝廷事体,迂疏则固有之;而谓颐欲以故旧倾大臣,以意气役台谏,其言皆诬罔非实也。盖当时台谏官王岩叟、朱光庭、贾易,皆素推服颐之经行,故不知者指为颐党。颐,匹夫也,有何权势动人,而能倾大臣,役台谏?自古处士入朝,无不被谤毁。盖处士本不求仕进,能轻富贵,公卿大夫自以己不能如此,故无不称重,将谓处士入朝,必有过人之能,致太平之术,故其责望常重,至于不贤者则直以处士为矫诈,为沽激,为钓名。又处士多不次得美官,故其憎疾常多。夫以贤者责望之重,不贤者憎嫉之多,是以处士入朝,未尝无谤毁也。陛下谨择经筵之官,如颐之贤,乃足以辅导圣学,至如臣辈叨辅讲职,实非敢望颐也。臣久欲为颐一言,怀之累年,犹豫不决,累使颐受诬罔之谤于公正之朝,臣每思之,不无恨也!今臣已乞去职,若复召颐劝讲,必有补圣明,臣虽终老在外,无所憾矣。”时祖禹屡请知梓州,执政拟从其请,进龙图阁待制。太皇太后曰:“皇帝未欲令去,且为皇帝留之。”执政谕旨,祖禹乃不敢复请。

◎注释

〔一〕经义犹依前降指挥“指”上原衍“旨”字,据阁本删。

〔二〕乞选官钩索六曹行遣“索”原作“素”,据阁本、活字本改。

〔三〕泾原路“泾”原作“经”,据阁本改。

〔四〕尚书右丞苏辙摄太尉“右”原作“左”,据宋史卷二四三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、卷三三九苏轼传改。

〔五〕赈恤穷困“赈”原作“账”,据宋会要职官五九之一一、宋史卷一六〇选举志改。

〔六〕厢军二十余万人“二”原作“三”,据阁本改。

☤本书作者【宋】李焘提醒您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最新章节在炒|币小说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adzh.com☤(请来炒|币小说|看最新章节|完整章节)

〔七〕今讲读官有阙“讲”字原脱,据宋史全文卷一三下补。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

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炒币小说只为原作者【宋】李焘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【宋】李焘并收藏续资治通鉴长编最新章节卷 五百二十 元符三年(庚辰,1100)(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