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是,范镗使北朝,接伴问夏国事,且言夏人数遣使来彼求助,欲祈罢兵,仍云要地多为汉家所据,及云曾移牒。173镗答以不知。是日进呈涿州牒,诏令以四月中旬回牒,而章惇言未可回牒,寻已之。

他日,上谕曾布曰:“北界又有牒催夏国文字。”曾布对曰:“此牒来日已久,不可以不答。”上亦以为然。曾布退以语章惇,章惇曰:“须十月乃可答。”布曰:“旧例皆实时答,若一向不答,万一欲遣泛使,何以拒之?”惇曰:“只消令雄州答以无例。”布曰:“终能遏之否?”惇曰:“若答速,见自家劳攘,往往便遣使。若不答,必不敢遣。若如子宣意,去年十二月已答了。”布曰:“答之何害!元丰中牒至便答,未尝闻遣使,此乃已试之效,何以知不答牒却不敢遣使之理?”惇曰:“正如萧禧争地界,只为应接太速。”布曰:“此事自有旧例,莫与争地界事不同。”惇勃然曰:“惇措置边事不错。”布曰:“安知不错!若误他边事,自家莫难更安位。”惇曰:“自家误他边事,不止不安位,当斩首以谢天下!”布曰:“教谁斩?”惇曰:“好,但任便。若误事,惇不管他。”布曰:“布不至不晓事,机权智略,亦不在人下。凡措置边事,一有过当,必加裁节,令就绳墨,不然疏脱多矣!”许将曰:“所言皆有理,且更商量。十月诚恐太缓。”蔡卞笑曰:“止,止!不许说!”布亦笑。既而吏检元丰五年正月牒,二月答,惇乃已。时六月壬寅也。

翌日,同呈牒本。旨以七月降牒本付雄州,令八月回北界。惇默然,布亦不复论。及再对,布因言:“北界回牒已缓。昨四月得旨,既而章惇又欲罢,今已得旨七月回,乞更不移易。缘朝廷待此北人,一饮食,一坐,一揖,皆有常数,以示无所轻重。至于相国寺与馆伴烧香先后,亦必争论,但事皆有常,故未尝不屈伏。今牒弥年不答,乃明示以忽慢之意,恐不便。”上曰:“是他无道理。”布曰:“元丰中牒一般。事已往,无可言者,但此回更不可移易尔!”上曰:“无!”退见许将,曰:“上对三省,亦深患远人不安静,当以理待之。盖闻昨日喧争之语也。(六月二十六日癸卯布录,今并入此。)

甲戌,定武军节度使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咸宁郡王俣改河阳三城雄武军节度使,进封莘王;集庆军节度使、开府仪同三司、普宁郡王似改横海镇海军节度使,进封简王;武成军节度使、开府仪同三司、祁国公偲改武安军节度使,进封永宁郡王。

中书舍人范镗试给事中,权户部侍郎杜常为集贤殿修撰、知青州。

权吏部尚书叶祖洽言:“伏见太常寺定到韩缜谥议,申尚书省部复议〔二一〕。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:按缜在先朝,擢于罪废之余,致位枢机之地,其受先帝恩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炒币小说只为原作者【宋】李焘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【宋】李焘并收藏续资治通鉴长编最新章节卷 五百二十 元符三年(庚辰,1100)(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