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想要摆脱现有的困境,特别是崇祯朝时期的大明,除了围绕稳定大势,而展开的一系列谋划,就必须不断提升生产力。

有了生产力提升,才能推动改变。

有了改变的迹象,才能扩大开海。

有了开海的增持,才能带动海贸。

有了海贸的加持,才能盘活经济……

这就像是在一座危楼之中,搭建一套全新的钢结构,叫支撑点变得牢靠,同时增强承载力,并在逐步搭建的过程,去掉那些旧梁柱。

或许最开始的时候,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,但是摸清楚情况以后,干事的人手增多,那速度和效率就会加快。

“皇爷,从您摆驾西山回宫,这脸上笑容就没有消减过。”王承恩手捧茶盏,走到崇祯皇帝跟前,笑着说道。

“奴婢很久没见过您这般高兴,虽说奴婢不清楚燧发火铳,究竟是何等的厉害,但奴婢相信,等这批火铳分发下去,定能叫那些叛乱被镇压下来。”

“哪儿有那么容易啊。”

崇祯皇帝接过茶盏,微笑着说道:“这只是一个开始,毕卿他们所造的燧发火铳,和朕预想的后膛燧发枪,还有着较大的差距。

不过嘛。

有了这个开始,才能见到新的希望,毕竟这代表着武备院,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,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。

初代燧发火铳,所量产的那一批次,能列装到勇卫营、东江军等部,能有限的提升一些战力。”

叫崇祯皇帝心里觉得高兴的,是自己这条路走对了,让大明本土派的人才,和欧罗巴各国的传教士,聚拢在一起相互碰撞,相互探讨,可以叫大明在诸多的领域,都能取得相应的进展和收获。

“皇爷,虽说武备院的进展不错,不过耗费的银子亦不少。”

王承恩想了想,作揖道:“奴婢没有别的意思,就是想叫皇爷知道,依着内帑现有的创收,若是武备院的份额,不再递增的话,那内帑还能累年调拨。

可若是份额继续递增,恐内帑调拨不了几年,就亏空严重了,毕竟在其他事宜上,皇爷所下旨……”

说着,说着,王承恩不敢讲下去了。

作为崇祯皇帝倚重的心腹太监,王承恩就是大内第一管家,手里掌握的权柄极重,许多事情都需他来操办。

司礼监这边。

大内行厂这边。

崇祯皇帝构建的内帑经济体,诸多繁杂的事宜,都是王承恩实际管辖和操办,帮着分担不少压力。

王承恩除了忠心耿耿之外,还恪守规矩,知进退,晓是非,这些都是崇祯皇帝留意观察后,才逐步给予这等权柄的根本。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崇祯:朕就是盛世之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炒币小说只为原作者仗剑至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仗剑至天涯并收藏崇祯:朕就是盛世之君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的征程(大结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