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的改变和发展,离不开技术领域的变革。

尤其是崇祯皇帝明确原始工业化的基调,这使得海贸拉拢内需的需求,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,变得愈发重要。

中大型海船的发展和建造,随之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。

来州府,蓬来。

“孙巡抚,通过辽地频繁出海调兵,你发现一个核心问题没?”

王徵负手而立,看向孙元化说道:“大明对海船的发展,其实已落后于欧罗巴各国,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。

别的不说。

单单是天津和登来两地,能拥有一批大型盖伦船,那不管是转运援辽诸军,还是转运各项军需,就不会那般的紧张。

这些时日,老夫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,陛下先前叫老夫密赴来州府,筹建大明船舶院,究竟是想给大明带来什么。”

随行的孙元化眉头微蹙,显然对王徵所说的这些,陷入到沉思之中。

的确。

从辽地开始出现战事,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天津和登来皆派兵参战,孙元化所承受的压力就在增多。

登来不像天津直隶州那般,也在推动开海通商,登来更多的时候所扮演的角色,是承载转运的经转区。

崇祯皇帝不是没有想过,让登来这处沿海地带,跟着天津一起开海通商。

不过真要这样做的话,就会让‘海贸红利’分散着陆,在大明北方的核心对外口岸,没有真正意义上发展起来前,这种事情崇祯皇帝绝不会做。

何况登来这处沿海地带,其存在的军事价值,远高于其他的价值。

谁让大明现在太虚弱了,这使得崇祯皇帝不敢冒险。

孙元化百思不得其解,看向王徵说道:“良甫公有何高见?”

“先模彷,再超越!”

王徵眼神坚定道:“不知孙巡抚发现没有,从各处调来的大明船匠,跟精通造船的那批传教士,过往产生的分歧很大。

大明有着一套造船体系。

西洋有着一套造船体系。

两者间谁更优秀暂且不提。

但是通过那些传教士,所描述出的种种来看,特别是经停登来的西洋船,老夫就发现一个问题。

欧罗巴各国对于所造海船,都明确划分不同的型号,这样不仅有利于海船建造,还有利于混编搭配。

像一支远途航行的船队,会配属不同型号的海船,以此来应对各项需求,包括各种突发情况。

但是我们大明呢?

尽管说也有相应的划分,不过却很是简单,关键还是以‘料’进行划分,这对于大明船舶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崇祯:朕就是盛世之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炒币小说只为原作者仗剑至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仗剑至天涯并收藏崇祯:朕就是盛世之君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的征程(大结局)